正手弧圈发力窍门的探讨

虎爪最近在打球和训练纠正正手有了些新的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是虎爪的问题,未必对所有的球友适用。不过写出来与大家切磋、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北肩北肘法的再强调。
缘起
虎爪的反手发力是很强大的。俱乐部里有三四个2300多积分的球员,可几个球友却都常说虎爪HAS THE BEST BACKHAND IN THE CLUB(反手发力在俱乐部中最好)。但是在实战中,当对手给虎爪一定的压力,特别是速度较快时,虎爪就会忘掉自己在以前一篇帖子总结的北肩北肘法。在比赛中出现正手动作变型,不敢用正手,重心向反手偏斜,更加依赖反手的情况。
何谓北肩北肘法呢?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击球时要尽量侧身转体,使击球前准备姿势为左肩向前,右肩向后并下垂,完成右脚实、左脚虚的重心交换;击球时,蹬腿、提臀转髋,重心从右实左虚变为左实右虚,击球完毕,球拍挥至头前,肘尖指前。对方球台仿佛地图方向的北,整个击球过程故为北肩北肘法。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北肩北肘法呢?原因是在理论上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正手和反手位发力有别。反手发力人正向球台,上蹬展腰腹配合以肘部为轴前臂外旋就可以打出很强的旋转和很快的速度。而正手却不能这样。如果正手站位较平,不侧向球台,身体就不能通过支撑、蹬转来很好的交换重心,从而产生力量并迎球制造旋转。所以人一定要通过这个过程:从右实左虚,右肩后转,左肩指前,转体完成重心交换。实战中,当球速较快,身体向右平移时,完美的北肩北肘往往很难做到。不过练习时应尽量有这个意识,让正手位身体侧转充分。只有这样,重心交换充分完全,才更有利于发力和还原。
第二、前倾的拍型。
与近台快攻不同,拉弧圈一开始的拍型就应该是前倾、闭锁的,即英文中说的RACKET IS IN A CLOSED POSITION。而快攻刚开始的拍型可以是开放的(OPEN POSITION),击球后手腕收缩,把球翻压平打过去。一般来说,快攻开始准备击球的拍型可以是80-60度,而前冲弧圈的起始拍型就可以放到45都甚至更平。很多优秀选手,击球后球拍已经完全扫平,板型平行球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北肩北肘的基础上,可以保证充分迎前,不浪费力量;而非先托起再向前拉,拉过去的球自然也很冲很爆,且弧线很平。在这点上,我很同意YE马林以前说的,“很薄的撞”。如果用开放式的起始拍型,就变成了很厚的撞,会严重影响球的质量而且还容易失误。在练习中应注意:要大胆用前倾--平躺的拍型,不要恐惧太前倾了会擦空。体会很薄的撞。
第三、高位击球。
原则上应尽量击球的顶部。击球顶部包含两重意思,击球时球拍覆盖球的顶部和球在高点期的时候击球。业余选手,特别是大拉的业余选手,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球拍沉得很低,靠加大拉手来发力。这样的球可能有一定或较强的上旋,但却容易向上太多从而没有速度、力量和低弧线。细心的球友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一流选手击球时球拍是齐腰高的,和快攻一样,特别是那些小拉的选手。这种齐腰高的球拍位置多在反拉、反剃时使用,而且很多情况肘都是架起来的,这样可以保证居高临下的覆盖住球的顶部,把球在上升期或下降前期反拉回去。而在拉冲下旋时,击球位置会低些,从而出现YE马林以前说的“包膝盖”,或者是从齐膝盖高的地方起拍的情况。还有的时候要齐臀高,总之原则是尽量在高位击球,但也要因球而异。

下一条: 业余爱好者提高球技的一点看法
上一条: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