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断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

乒乓球最大的奥妙是它的旋转,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旋转,最让人头痛的也是它的旋转,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它的旋转。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决定着运动员的行动方式和动作调控,能成功有效地回击对方来球首先取决于队员对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的正确判断。要打好乒乓球必须对每个来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减少失误,争取主动,获得胜利。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树立起“每球必想”的意识,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久日久之将成自然。
1. 对接发球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判断
1.1用排除法判断上、下旋 即凡是在球拍触球的瞬间拍面后仰且有向下或侧下的动作,就是下旋或侧下旋;除此之外一概判为上旋“一族”――“非下则上”,因为上旋、侧上旋和不旋的接球方式基本相同,它们都可以排除在下旋之外。判断下旋的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的用力和拍面角度的大小,向下用力越大,拍面越后仰,下旋强度就越大,反之则小。容易与发下旋球混淆的动作是发不旋球,它们动作非常相似,区别下旋与不旋球的动作,要看是否有向下摩擦和击球部位,有向前下的动作,但击球部位是球的中心,这样的发球均为不旋或略带下旋。接侧旋球(包括左、右侧上侧下)时应对着发球方的球拍方向接,笔者总结为:左对左,右对右。即对方右手发左侧旋(包括左侧上、左侧下),就对着对方的右手方接;反之就对着左手方接。也有在右侧发右侧上、右侧下的,但比较少见,多为欧洲选手。
1.2用标志法判断顺旋和逆旋 即球拍的正、反面为判断的标志物。以右手发顺旋和逆旋为例,顺旋和逆旋多为下蹲发球,对方用拍的正面摩擦球的右侧则为顺旋;对方用拍的反面摩擦球的左侧则为逆旋;简言之,“正为顺,反为逆”。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顺下旋;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摩擦球即为顺上旋;用球拍的反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逆下旋;用球拍的反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摩擦球即为逆上旋。接顺旋(顺下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旋和逆上旋)球的方向恰恰与接左、右侧旋球相反,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右侧就向对方的左侧接;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左侧就向对方的右侧接。判断顺旋(顺下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旋和逆上旋)的旋转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摩擦用力的大小。
2.对自己接发球之外的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判断
球在外界的摩擦力作用下,其旋转性能和强度随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力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发球时,相对自己而言,球向内旋转即为下旋球;球向外旋转即为上旋球;球向左侧后旋转即为右侧下旋;球向右侧后旋转即为左侧下旋;球向左侧外旋转即为右侧上旋;球向右侧外旋转即为左侧上旋。接发球时,球的旋转方向与自己发球时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2.1 双方作用力相等和不等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一个下旋球,对方用和你所发下旋球一样的力量搓球过来,此球应为不旋球;如果对方搓球的力量小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略带上旋;如果对方搓球的力量大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为下旋球。在对搓(削)中,球的旋转变化为:同等力量变不旋,你大他小稍上旋,你小他大变下旋。
2.2 对方用不同方式接球时球旋的变化,如果你发一个上旋球,对方用加转搓或削球接球过来,此球为强烈的下旋球;如果对方推挡过来,则球为稍弱的上旋球或不旋;如果对方用你发上旋球的同样力量拉球过来,此球为不转球,但球速较快;如果对方拉球力量大于你的发上旋球的力量,此球为较旋转的上旋前冲球。有时双方在对推中,一方球拍后仰把球推过去,(这种现象多见于初学者)结果造成另一方推球下网,它是初学者的一种无意行为,实质上它就是推下旋球的动作。有时在双方的对搓中,一方突然搓左侧旋或搓右侧旋,使另一方搓球出左右边线,这实质上就是相当于对方发左、右侧下旋。
2.3 对方用新的接发球技术动作对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影响 (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下旋球,对方用“拱”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为上旋球;如果用“轻托”把球接过来,此球带有稍弱的上旋;如果你发左侧下旋球,对方用正手“拧”或“撩”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变为右侧上旋球;如果你发右侧下旋球,对方“撇”一板,此球过来则变为左侧上旋。如果发左侧旋,对方接球顺势“摸”一板,球过来带有强烈的左侧旋;若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右侧拐;如果发右侧旋,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左侧拐。
2.4 对方用长胶接球旋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 长胶与其它胶皮有较大的不同,发球基本上不怎么旋,但用长胶接球后,其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正好与反胶和正胶等接球后的性能和强度相反,如用反胶发下旋球,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球过来后弹得较高并带有上旋;如果用反胶发上旋球,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此球变为下旋。如果你用反胶发不旋球或上旋,对方推挡过来,你再推挡,可能下网。如果对方攻球或拉球过来,你用推挡则球下网。总之反胶和正胶的选手对付长胶选手应反向思维。
以上笔者简略的谈了一些对接发球时和在自己接发球之外的球旋性能和强度变化状态,仅供乒乓球爱好者参考。由于水平有限,还望各位同行和乒乓球爱好者批评指正。(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

下一条: 拉球“爆冲”秘诀
上一条: 业余打球的心态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