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反胶”性能的分类因素

1,击球“直接摩擦”或“先撞后擦”的不同反胶
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涩”而不“粘”,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与“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2,“反胶”颗粒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直拍的击球速度
其次可以从反胶皮向内的颗粒排列不同做一番细分。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一款新的反胶皮“友谊Speed-2000”,这是一款专门为世界冠军马文革设计制作的反胶片。马文革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据说他使用了这款“反胶”,并且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有些直拍运动员打过这款“友谊Speed-2000”反胶后却做出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使用这款号称“Speed-2000”的反胶击球速度并不快,甚至不如传统的729反胶。据了解这制造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得来如此不同的评价呢?对比这两个不同型号反胶内面的颗粒排列,我们可以看出:729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横行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横向与纵向排列的反胶颗粒),而Speed-2000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纵行拍列——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分析,横握拍的人用手腕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动作与直拍有明显的不同。横握的球拍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上方”完成对球向前、向上、向内的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却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下部”完成向前、向上、向内的对球摩擦动作。由于横、直拍摩擦球动作在手腕位置的上方、下方的区别,造成了反胶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关系。横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与Speed-2000反胶片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纵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纵向排列颗粒对横拍摩擦击球比其它方向具有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见图-32)。纵观国外生产的反胶片,其向内的颗粒排列方向几乎都是纵向的,也许就是因为国外选手多是横握球拍的缘故。然而729反胶片的诞生几乎主要是针对中国直拍选手量身打造的,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73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郗恩庭使用729“反胶海绵”球拍在单打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反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胶片向内颗粒的横向排列更适合直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因为直拍在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与729反胶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横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横向排列颗粒对直拍摩擦击球会产生比其它方向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
3,厚底皮与薄底皮“反胶”的分类
当然决定“反胶”击球性能分类的因素除了上述“胶面粘性”不同和“颗粒排列”的不同之外,还有反胶片“底皮”(击球层)的厚薄。记得我在巴基斯坦当教练期间,当地的运动员都十分相信带有RITC(天津橡胶研究所)标志的729反胶片,认为这种729反胶片弹力大,速度快,相反认为天津橡胶二厂生产的SUPER-729反胶片弹力小,速度较慢。其实这两种反胶片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流程,本来不应该有如此明显的区别。究其原因:原来是一批“底皮”较薄的二等品SUPER-729反胶片流入了当地的市场,于是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相反伊朗的运动员却十分相信SUPER-729反胶片,甚至对它做出比RITC-729反胶片更高的评价。1998年我曾经与黄金路公司合作试验新型海绵与胶皮,我们设计了厚度2.4mm的“超厚”海绵和1.5mm厚的“超薄”反胶片组合,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薄“底皮”的反胶片虽然与“厚海绵”搭配出来的击球手感非常柔和,控球手感也十分出色,但是我们追求的攻击爆发弹力却表现得不足。由此可见,相同性质“反胶”其底皮的薄后对球速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厚底皮”的反胶利于进攻,而“薄底皮”的反胶有利于削球。
4,影响“反胶”性能的其它因素
其实影响“反胶”的击球性能的还有“颗粒直径”、“颗粒高度”和“颗粒密度”等因素,颗粒直径大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硬”;颗粒直径小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以提高“反胶”的弹力;颗粒较矮的“反胶”可以使击球感觉变得更“稳定”;颗粒密度大的“反胶”速度较“快”;颗粒密度小的“反胶”比较“持球”。当然决定的因素还在于“反胶”的橡胶质品质,如果品质不高,那么其它的所有设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5,大颗粒的“正胶”对付弧圈球
“正胶”之所以不能有效回击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颗粒胶的摩擦系数较低。击球过程中适当摩擦来球制造必要的“上旋”是击球弧线的主要保证,所以“正胶”运动员必须掌握快攻击球瞬间“先击后擦”的击球技巧。只有先“撞击”或“弹击”来球,使“正胶”与来球保持较大的压力,才能有效地摩擦来球,避免击球“打滑”失控。“正胶”球拍在进攻普通上旋来球时只要稍加摩擦就可以有效克服对方来球的“上旋”,同时制造自己击球所需的“上旋”,从而保持稳定的击球弧线,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记得当年北京乒乓球队有个左手直拍正胶运动员王雪坤,他在1963年作为主力运动员为北京夺得男子团体全国冠军,并与同队的许大皖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全国冠军。作为当时的非国家队运动员,在高手林立的全国比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了。与他对过阵的运动员都反映他打过来的球有点“贼”,其实他那时候使用得“正胶”与大家的有所不同,他的球拍上贴的是一种颗粒呈“宝塔”状的12号正胶皮,由于这种正胶颗粒底部直径大,顶部直径小,颗粒顶部的触球面积较小,击球摩擦也较少,加上颗粒高度又较高,因此他的球拍攻球弹性大,脱板速度快,弧线低平,很有威胁。然而现在是弧圈球的时代,弧圈球是强烈上旋球,由于摩擦充分击球弧线明显,所以被称为“弧圈”。用“正胶”球拍回击弧圈球的初期,运动员多采用快推,快挡、快带的方法抢在来球的上升期,在其来球旋转尚未充分转起来的时候借力击球。后来当运动员想在最高点期或下降期发力进攻上旋强烈的弧圈球时就发生了困难,因为“正胶”的摩擦力不足以充分克服来球的强烈上旋,致使“正胶”在攻球瞬间不能有效制造自己击球弧线所必需的“上旋”,也就失去了对击球弧线的有效控制,用运动员的感觉语言来说就是:击球弧线往下掉,挂不住球。很显然传统的“正胶”已经不能满足弧圈时代击球的需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更改了设计,加大了正胶颗粒的直径,缩小了颗粒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颗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胶”击球瞬间的摩擦系数。“友谊”牌802型大颗粒正胶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来的,802“正胶”的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胶”击球的“摩擦”能力问题,提高了“正胶”打弧圈球的稳定性。自此“友谊-802”正胶片成为那些坚持“正胶”快攻打法人们的首选。

下一条: 需要“弹打击球”的生胶
上一条: 目前的主板-挺拔全能经典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爱乒乓网观点和立场。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